2013年2月10日 星期日

英殖統治最大的貢獻: 建立政治緩衝地

香港回歸十多年後,內地/香港關係不僅沒有改善,反而變差,更出現在示威場面中,有人揮舞殖民地時代的「龍獅旗」,港獨/反中之聲有膨漲跡象。親中人士及中共代言人對此大加撻伐,他們認為香港回歸中國大陸後就算出現諸多管治難題,但總不會比在英殖統治下差。最近中聯辦文宣部長郝鐵川就撰文<水大不能漫過堤 有病不能亂投醫>,引用一些香港頗具權威的學者論述佐證他的說法,包括劉兆佳、呂大樂及李彭廣,甚至引老外葉錫恩的說法,指出華人在港英管治下,貪腐問題嚴重,存在種族歧視,在麥理浩時代及後過渡期之種種改革都不是以港人福祉出發,不應美化殖民統治。

從意圖論來看,沒錯,我們有很多證據證明英國殖民者沒有好心腸;從實質英國人與華人關係而言,後者的確被前者壓制,受歧視。我們並非對殖民統治有什麼好感。問題是,作為殖民地的香港,它有一個偶然性,非殖民者故意建立的特殊位置,就是香港可以作為中國政治的中立緩衝地帶。正如我在「香港難民營」之論述中指出,避居香港者大多為逃離中國大陸政治經濟災難之難民,他們討厭厭惡中國的政治,而香港就是避開這種「厭惡物」的最鄰近方便之地點。所謂厭惡中國的政治,不僅是中國大陸的政治,更是「華人」的政治。殖民統治使華人不用管「政治」,專心於社會經濟生活。當然也有少數好政治的左派右派華人一直利用香港作為基地,從事各種地下政治活動,但對大部分難民而言,殖民統治可有效隔離這令人「煩心」的事情。我們也相信英國定期派來的老外總督,不會簡單成為本地既得利益者的代言人,有一定的政治中和作用。(我們不太介意他們代表英國利益,因為這是遙遠的,沒有貼身感受)

但回歸後,就必然失去以前的政治緩衝性。港人治港不能回避政治,但港人治港意味著既得利益者對政治的可操控性增加,他們會利用政治撈取各種利益,我們必須玩「華人」的政治,而且上面還有個不為港人信任的中共阿爺在欽點吸納一些不為大眾所認同的政治人物。潛意識上,香港人本質上是討厭政治的,也不懂玩政治(註:大陸台灣的學者在大學內比香港的學者更會玩政治),對華人政治人物更加討厭或不信任,特別那些向中共讞媚的。

郝鐵川或其他近年來港的大陸移民難以明白一點就是,在殖民地時代出生的香港人不一定愛殖民統治,但我們絕對討厭中共的統治,及在其統治下產生的惡質大陸文化。我們怕這種文化制度入侵香港;回歸後,香港再不能做政治緩衝地。有些人就視這種大陸文化制度入侵為「再殖民化」- 親中愛國人士視之為十分刺耳的說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