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資本主義?
根據維基百科, 資本主義指的是一種經濟制度,在這樣的制度下絕大部分的生產工具都歸私人所有,並藉著僱傭或勞動的手段以生產工具創造利潤。在這種制度裡,商品和服務藉由貨幣在自由市場裡流通。投資的決定由私人進行,生產和銷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業控制並互相競爭,依照各自的利益採取行動。
這裡,根據我的觀察,想用一個動態及演化的定義。資本主義是貨幣功能的不斷擴充,人類愈來愈依賴貨幣換取及滿足他們所需,而不是透過自己勞務或努力投入、或透過血緣或社會人際關係獲取需求。「沒有錢就萬萬不能」變成愈來愈確切的生活描述。換句話說,人類的生活環節愈來愈商品化。從供應面看,什麼東西,有形無形的都可以拿出來賣,從最原始的天然資源、土地(房子)、體力勞動到實物生產工具、工業產品,到無形的知識、資訊(諮詢服務)、感觀娛樂(藝術表演、電影、各種比賽[特別是運動類]),通通都變成商品;從需求面看,除了衣食住行外,家務 (找外籍傭工做)、娛樂 (小朋友現在不太會在街上玩,自己創造娛樂)、運動 (我們不會簡單去戶外做運動,而要去商辦gym room做gym)、健康 (買保健品吃、去做腳底按摩)、甚至生孩子 (付錢找代母),都可以買回來。總之,有需求,自然有供應;就算沒有需求,也會有企業家創造需求。人類面對各種問題,都可以透過有償 (有時是由公帑或慈善機構負擔) 服務來解決,所以那句通俗的「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這說法也「好像」變得越來越真實。
從另一角度看,如果「沒有錢就萬萬不能」這句話愈來愈確切的話,那麼這是幸福,還是危機所在。因為我們愈來愈依賴外部市場的供應,非自足來生存 (可指國家或個人的自足)。舉例而言,雖然台灣農業十分發達,但台灣不能種小麥,但現在台灣人飲食習慣受外來人影響,愈來愈愛吃包點及麵,如果小麥價格暴升,很多人就會受害 (起碼大量台灣牛肉麵店受害)。但如果台灣人只以米或米製加工糧食為主要食糧,或人們飲食傾向「就地取材」的話,小麥價格暴升又與他們何干呢?當然,在資本主義發展邏輯下,這已變成天方夜譚。如果社會真的以自足來生存的話,台灣應該沒有現在的繁榮,也應該沒有現在的二千三百萬人口。
實際上,資本主義就是透過市場交換所獲取的貨幣儲存累積及不斷成長的消費 (這也需要人口的膨漲)才得以發展。人類越需要消費,就越需要貨幣;越需要貨幣,就越需要投資 (光靠薪資已不足夠) 來賺取貨幣 (最好是快速獲利的,如股票及房地產)。 結果,就是投機,繼而是金融危機。所以金融危機已經不僅是金融危機,它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總體危機。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家在過去兩三百年來,開始將落後國家拉入資本主義體系以紓緩危機 (即殖民主義及戰後跨國企業發展),即尋找新天然資源、廉價勞動力及擴大市場。當全球都納入資本主義遊戲時,人類就再沒有紓緩危機的管道 (或許這就是為何要發展外太空移民之原因),資本主義危機就不僅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危機,它是全球危機。
以上就是我所認知的資本主義邏輯。
資本主義的邏輯是務實的
回覆刪除社會主義是邏輯是理想的
但現在沒有如此務實的資本主義
原因在於 社會不能容忍單純的資本主義出現
就連大量貨幣交易的股票 基金市場上
都存在著 販賣夢想的情況出現
將一切希望放置於未來物品的價值觀上
做去交易
所以 資本主義 能否用以貨幣的依賴性去說明?
倒不如說 資本主義是以資本家與政府
用貨幣培植民眾的消費觀念!!!
資本主義是 "功利", 這才是貼切的說法, 而且這種"功利"是短視的, 所以你提到的炒買市場才那麼興旺。
回覆刪除香港就是很 "單純"的資本主義社會, 即欠缺人文關懷。
你說"用貨幣培植民眾的消費觀念", 不就是跟我定義的"貨幣功能不斷擴充"一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