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30日 星期日

仇富?還是階級覺醒?

離上次回香港又半年了, 剛回到香港, 第一個感覺就是 :香港又變了。

回到我居住的公共屋邨, 看到經過領匯「洗禮」的屋邨商場表面變得更光鮮開豁, 但感覺卻很鬱悶。新開了兩家茶餐廳, 價格及味道基本上是一模一樣; 無新意, 無創意, 也沒有競爭; 價格又變貴了。以前光顧開的小型眼鏡店, 被逼遷到較小的舖位, 租金卻比以前貴了。


過去星期的電視節目「星期日檔案」(1/23)及「新聞透視」(1/29)都在控訴香港大地產商壟斷香港經濟, 為富不仁。1月30日更有左翼團體發起遊行, 針對唐英年的「車毁人亡」論, 並高舉class war的布條。這是值得注意的現象, 這表示香港的左翼思潮興起, 對香港這個一向崇尚古典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的地方而言, 這是意義重大的。這不是仇富那麼簡單, 這是階級的覺醒。

雖然今天跟一個前社會運動左翼人士討論這現象時, 他批評這些年輕左派之行動並非建基在深層的反思上, 也欠缺理論基礎 (沒有行動綱領)。他們仍是崇尚資本主義消費生活的一群, 只是在現今經濟下處於不利狀態而已, 所以起來抗議。

但我認為, 能在一個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氾濫」的社會出現這樣「反動行勁」背後就意義重大, 這是改變的第一步(雖然不知是往「好」還是往「壞」方向改變)。

我一直認為, 只有在資本主義發展成熟的社會才能真正革資本主義的命。如果馬克思主義是一種唯物宿命論, 那麼以前蘇聯及毛澤東下的中國大陸想跳脫資本主義階段進入社會主義階段本身就是違反定律的空想。真正要看古典自由主義的純粹形態的發展後果, 香港就是最接近這「純粹形態」的典範。連續十七年(我必須說:悲哀地)獲美國傳統基金會評為全世界最自由經濟體的香港就是最好檢驗古典自由主義發展所帶來後果的範例。看著一個大部分沒有受馬克思理論薰陶的一群年輕人透過自身經驗回應資本主義的壓迫不是比高瞻遠矚理論家所帶領的思潮更能起作用嗎?

當然, 正如前文所指出, 我這位九流預言家對香港未來仍然是不樂觀的, 因為我仍然看不到出路在那兒。我某程度同意我朋友批評那些八十後左翼人士的說法, 指他們欠缺行動綱領及理想, 光表達不滿而已。但又有誰能提出解決方案呢??

香港經驗是將資本主義粹純形態的後果加速呈現。香港資源匱乏(土地少, 也欠缺天然資源),但外來人口不斷湧進,又沒有民主制度作為抗衡或拖延問題發生的力量。而本地出生的人(特別是八十後)又不能輕易移往外地(包括中國大陸) (香港不是紐約倫敦般是一個政治經濟體的一小部分, 它是有別於中國大陸的獨立實體)尋找「友善」的生活空間。中共回收香港的理念就是維持資本主義不變, 原本香港已經比英國更資本主義, 回歸後特區政府的無知技術官僚真的以為資本主義很優越, 維持不干預政策 (特別是在八萬五政策之後)。現在搞了最低工資 (我也認為最低工資不能解決問題), 也是迫於無奈的。結果, 資本主義問題加劇到一個不可以「無痛地」處理的地步, 現在還要加一個內地游資湧進的經濟泡沫。這不是幫香港經濟一把, 而是怕香港未來可能發生的「經濟自由落體」跳點不夠高。

說香港政府官商勾結, 倒不如說, 香港政府就是資產階級的代理人吧 (馬克思一早就說資本主義社會的政府是資產階級代理人)! 不用「勾」, 一早就「結」了。因為兩者的意識形態從一開始就是一致的, 利益也是一致的, 有默契的 (沒有地產商買地, 政府怎會有那麼多收入), 所以說官商勾結是很「冤枉的」。制度一直都是如此運作的,為什麼你們現在才投訴?

台灣與中國內地的發展問題真的可能是貪腐所導致, 真的有官商勾結 (或官僚資本主義問題)。但香港絕對不是, 大財團是堂堂正正地在沒有違法下「為富不仁」, 官員也沒有收賄賂, 這就是資本主義發展至沒有人文關懷極端下的形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