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1日 星期三

考選部:一個定位設計奇異之政府機關

考選部,一個專責舉辦公務人員與各種重要專業技術考試的中央部會級(ministrial level)之機關,綜觀世界各國,應該沒有如此高地位的考試專責部門。考選部可以理解為對應古代中國皇朝時代的禮部,因為古代的禮部就是負責科舉考試。而中華民國將考試由一個部級的機關來負責,可說對考試重視之反映。就算一直強調有中國特色的中國大陸,也沒有如此「中國」。但正是這樣的特殊制度設計,使我們的文官制度管理設計出現不少奇異現象。

2020年考選部提出參考新加坡的經驗,推動成立「預備文官團」,招募有意從事文官工作的大學生,參加短期訓練。不用多說,如果是公行人都知道,參加預備文官團訓練並不能保證未來能當公務人員,因為通過國家考試才能當公務人員,而參加了這訓練並不會加分。

其實,由一個沒有用人權的機關推動如此計畫,本身就很奇怪。更奇怪的是考選部竟敢以「預備文官團」來行銷計畫,公然誤導公眾。問題是,為什麼考選部要如此積極推這計畫?真的想學新加坡嗎?

內行人都知道,考選部這計畫跟新加坡做法根本是牛頭不搭馬咀。人家是沒有國家考試,從在學生當中挑選菁英培養成未來的文官,且是高階文官Administrative Officer。在現有體制下,台灣根本無法學習,不要說核心理念,連皮毛都學不到。如果以政策學習理論來看,其純粹是一種毫無政策移植可言的inspiration,即將人家的政策標籤抄過來後,就自由發揮地自行創作(連二創都算不上)。

如果考選部不是想學新加坡,它是為了什麼?今年考選部持續想推這計畫,又召集了各大學公行相關系所主管來諮詢,蒐集意見。這次,考選部的構想是與大學課程結合,例如讓學生可以參加考選部計畫時可以與大課的實習課結合,或大學的某些課程可以抵免國家考試錄取者的某些基礎訓練課程等等。

有出席相關諮詢會議的某位系所主管事後跟我講,考選部搞那麼多就是想提升報考率。我恍然大悟,原來是為了業績。所以搞這些花樣都不是什麼學新加坡,就是搞考試行銷。

考選部一直很在意公務人員考試的報考率,我對這定位感到十分莫名其妙。如果是大學系所重視報考率,我還可以理解,因為沒有人讀你系所的課程,你就要關門。但考選部不會因報考率降低而要關門(且一定有人考)。報考率高低跟錄取者的工作適配度高低沒有必然關係,關鍵問題應該是考選部有沒有為機關找"對"的人,而不是有沒有找"很多人"來投考公職。而從全國人力資管理角度看,報考率太高可能代表經濟不景氣。更甚者,政府部門都將社會菁英吸進機關工作其實是傷害國家。只有在中國古代皇權時代才想用科舉來籠絡社會菁英,將所有潛在的反對勢力都收攬為朝廷所用。現在我們是民主資本主義體制,理應鼓勵菁英到私部門工作才是,這才能真正富國。

因此考選部的思考角度是非常本位主義的,而沒有大局觀。如果考選部或考試院,甚至總統將報考率作為考選部的關鍵績效指標,這是領導者腦袋有問題。

更有趣的是,我們時常聽到考選部官員說他們的主要服務對象是"考生"。我不是說考生不是他們的服務對象,但主要服務對象應該是用人機關。考選部公開宣示自己是"為國掄才"。"為國"具體而言就是"為用人機關"。考選部應該向用人機關負責,為他們找"對"的人任職。

當然,正如我及其他學者一早指出,現行考試分發制度不太能幫用人機關找到"對"的人。在制度設計上,用人機關根本無法向考選部課責(用人機關也沒有太大的課責意識),就算部分弱勢機關偶然抱怨一下補缺難之問題。反而,考選部實質上是向考生負責,一來考選部常面對考生壓力而要修改考選制度(如不斷擴大考生對考試疑義提出之範圍);二來考選部重視報考率,即是將考生視為"客人"。那麼就不難理解考選部為何會弄這個「掛羊頭賣狗肉」的計畫。

我們有太多制度設計的奇異現象,但大家又好像習以為常。我這個「局外人」再次多多得罪了。